油棕首次从西非引入东南亚,通过印度尼西亚茂物植物园传入。
英属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建立了第一个商业油棕种植园,标志着大规模种植的开始。
马来西亚启动国家农业计划,推动油棕作为主要出口作物,大幅扩大种植面积。
马来西亚棕榈油局成立,以提升油棕种植的产量、品质和农业管理。
印尼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下加快发展油棕,迅速成为全球主要生产国。
研究开始将油棕土壤中的镁缺乏与叶绿素合成降低及产量下降联系起来。
首次大规模使用硫酸镁(MgSO₄·H₂O)的田间试验表明,在镁缺乏的种植园中可显著提升鲜果串产量。
油棕种植中引入精准农业实践,提升包括镁在内的养分管理效率。
可持续棕榈油圆桌会议成立,正式将养分平衡与如硫酸镁等可持续投入品纳入认证标准。
苏门答腊与加里曼丹的农艺研究证实,硫酸镁可在高降雨条件下提升油份含量与果实质量。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加强肥料供应贸易合作,中国硫酸镁在油棕行业中逐步获得重要地位。
领先的油棕种植园开始采用基于卫星的遥感技术监测镁胁迫,并优化氧化镁/硫酸镁施用策略。
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国家补贴政策将富镁型肥料(包括硫酸镁)纳入推荐使用范围。